今天是2024年05月22日,星期三,欢迎您访问云顶国际业协会官网

行业新闻

粤港澳大湾区:瞄准世界湾区经济新高地

信息来源: 央广天下财经  信息提供日期:2017-04-13   浏览:984

  

  记者|田芳毓

今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媲美世界三大湾区的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新引擎受到世界瞩目。昨天传来消息,今年,中央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粤港澳三地应该如何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世界湾区经济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时机成熟、实力雄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设想覆盖了广东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在内的9座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占地5.6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

这里所说的“湾区”,一般指的是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由此衍生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全球较为明显的湾区有三个: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

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离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当今,世界高端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大都有其引以为傲的海岸线,代言着它们在全球经济的地位。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宁卡认为,粤港澳已经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何宁卡:一是经济发达活跃。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为1.36万亿美元,是亚太地区经济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二是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货物贸易额超过2万亿美元,近三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存量超过1900亿美元。三是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呈现高级化发展特征。四是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五是粤港澳区域合作进入深化升级阶段,三地在经贸、技术、金融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正进入全面、深层次合作阶段。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还需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就在前天,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实现全线贯通,经过对世界级技术难题5年的攻关,港珠澳大桥真正意义上“登陆”内地,打开粤港澳大湾区想象空间。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水平仍然和世界三大湾区存在一定差距。湾区强调的是高度的区域融合,不同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机会、消费水平、房价等方面的差异很小,十分接近均衡发展的形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马庆斌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空间、体制以及贸易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限制。

马庆斌:从硬件来看,比如交通方面。在细节上,交通规则不一样,需要协调。再从经济规则来看,比如金融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以企业注册为例,珠三角地区和香港、澳门地区相比,还是存在差异的。如何更快地实现贸易规则包括投资、科技等其他方面上的通力合作,打造一个更高水平的、完全符合国际的贸易规则或是市场运行规则,甚至领先于这些规则,这也是个重要问题。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该如何发力?

  针对这类问题,何宁卡建议,要从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等方面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何宁卡: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共建“一中心三网”,“一中心”是指世界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三网”是指多向通道网、海空航线网、快速公交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携手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深化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经贸合作,强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枢纽和引擎“双重功效”。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先导区。共建金融核心圈,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激发起企业家们的热情。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提议,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的科技湾区。

马化腾:能否以更开放的政策来吸引高科技的人才来到香港、深圳、珠三角工作。一个企业可以跨几地发展、又很好地融合,比如说研发中心、服务可能在香港,研发在深圳,制造在珠三角等等,通过提供绿色通道(税收及其他鼓励措施)来实现,这个大有可为。

不少专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雏形,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程中已自发形成。国家层面的发力,将把湾区轮廓描画得更为清晰:它不仅会是我国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的示范区,还将成为世界湾区经济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