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22日,星期三,欢迎您访问云顶国际业协会官网

行业新闻

装配式推行引变革,钢结构迎多重政策红利!

信息来源: 安信证券研究  信息提供日期:2017-06-05   浏览:2030


核心观点


浪沙淘尽龙头占比上升,政策红利推动行业复苏:2013-2015钢结构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2015年叁级资质企业人均净利润仅1.1万元,特级资质企业人均净利润高达4.1万元,行业经历了整合、淘汰期,中小企业被淘汰,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提升。在环保、去产能大背景下,钢结构作为绿色材料、有效带动钢材需求,获得政府大力推广。2016年工信部发文指出,十三五期间钢结构产量力争达从5000吨增长到到1亿吨以上,年均增幅20%以上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市场空间巨大,行业迎来复苏期。


钢结构装配式市场近3000亿,扩增市场空间优化商业模式: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减少能源使用和垃圾排放,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的大规模使用可以带动配套产业的升级,政府推广意愿强。2017年住建部发文指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5%以上,2015年该比例不足3%,根据我们测算,2016-2020年,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以上,5年市场空间增量近2万亿元。专家预计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占总市场比例在10%-20%区间,以15%测算,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近3000亿元,传统钢结构主要应用在公建领域,现在钢结构将在住宅市场推广应用,拓宽商业边界,市场空间增量可观。其次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天然的EPC总包形式,促使钢结构企业从传统的加工分包向施工总包及EPC转型,商业模式优化,产业生命周期延长,同时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进入壁垒,龙头企业率先受益。


雄安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建设,钢结构需求增量较高:雄安新区定位于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绿色城市强调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城市,装配式建筑凭借节约能源、减少垃圾排放获得重点推广,在去产能背景下,钢结构应用住宅领域概率高;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的定位将带动一大批公共建筑建设(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等),这类建筑多属于空间钢结构建筑、多高层钢结构建筑,钢结构需求上升。雄安新区将带动河北省乃至全国的新型城市建设,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钢结构需求量巨大。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特大桥梁占比持续上升: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增加至15万公里, 钢结构需求增大。此外,2011-2015年特大桥梁占公路桥梁里程的比重分别为12.1%、12.8%、13.7%、14.3%、15.0%,比重持续上升,特大桥梁存在资质壁垒、技术壁垒、业绩壁垒、资金壁垒,竞争较小,龙头企业接单能力强,营收和利润水平有望提升。


一带一路扬帆行,龙头企业出海进程加速:近年来海外需求上升,欧盟2014-2016年钢结构进口量同比上升了18.67%、26.77%和9.83%。与此同时我国钢结构企业技术也不断上升,建造了沙特帝王塔等一系列精品项目,海外业务认可度提升,借助一带一路的推进,钢结构企业海外步伐加快。2012-2015钢结构协会会员企业出口钢结构产量从20万吨增加至188万吨,增幅分别为25%,220%,135%,海外市场增长迅速。


投资建议:根据工信部十三五规划,钢结构产量将达到1亿吨以上,受益雄安新区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提升、一带一路打开海外市场,钢结构基本面复苏,2017年住建部指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15%以上,根据我们测算,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十三五期间空间增量达3000亿元,空间增量巨大,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企业从市场容量和商业模式方面双重收益。市场容量扩增:装配式建筑在住宅领域的推广,使得钢结构企业商业边界拓宽,从原有以公建为主要应用市场向住宅延伸,市场容量有效扩容;商业模式优化:钢结构企业从传统的加工分包向施工总包及EPC转型,从产业下游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延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钢结构装配我们重点推荐住宅工业龙头杭萧钢构、公建装配式龙头精工钢构,建议关注鸿路钢构、富煌钢构和东南网架以及森特股份等。


 


风险提示:装配式建筑推进不及预期、新型城市建设不及预期。



研报正文


 钢结构行业概述



1.1. 钢结构行业介绍


钢结构是主要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钢结构在我国应用已超过 30 年,特别是在近 10 余年期间发展迅速,根据年报,已成为全球钢结构用量最大、制造施工能力最强、产业规模第一、企业规模第一的钢结构大国,钢结构技术也已是当今建筑业十大建筑技术优势之一。


根据钢结构上市公司公布的2016年营业收入分布统计,我国钢结构上市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华东区域,占比高达50%,其次是华北、华南分别占比15%,12% 。东北占比最低,仅占2 %。


 


1.2. 钢结构应用情况


我国钢结构主要应用于4大领域,分别为:房屋建筑钢结构、桥梁钢结构、非标钢结构、塔桅钢结构。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房屋建筑钢结构应用最广泛,占比60%,房屋钢结构包括轻钢结构、多高层钢结构、空间钢结构。轻钢结构多用于厂房、仓库等,欧美国家的别墅、低层住宅也多用轻钢结构建造。多高层钢结构一般指100米以上的建筑,多用于办公楼、商场、高层住宅。空间钢结构,主要属于大跨度钢结构,包括博物馆、体院馆、站台等。桥梁钢结构应用占比12%,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和钢结构桥梁焊接、振动及桥梁上下结构的设计、制造、施工等方面技术的日益成熟,钢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铁路桥梁、公路桥梁、人行道天桥。非标钢结构占比16%,很多钢结构部件由于特殊用途需要制作与标准不符的部件,生产较为灵活,统称为非标钢结构,如煤输管道的中心桶、非标零件等。塔桅钢结构又称为高耸钢结构,占比9%,主要应用于搭建塔式结构,如输电线路塔、石油钻井塔等。


 


1.3. 浪沙淘尽,龙头企业占比提高


2013年以来钢结构产业进入低迷期,行业产能及盈利能力双降,行业内企业经历大洗牌。中国建筑金属协会钢结构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5年,钢结构行业产量增速为20.69%、17.14%、12.2%、8.7%,呈快速放缓态势;同时,行业产值增速急剧回落,2012-2015产值增速分别为20.69%、17.14%、13.08%、-3.8%,2015年增速跌至冰点以下,伴随行业整体状况低迷的是,行业内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盈利每况愈下, 2013-2015年利润总额分别为135亿、146亿、154.8亿,增幅分别为20%、8.2%、6%,2015年行业利润率仅为3.15%,行业亏损率达11.3%,迫使钢结构企业进入全面洗牌,中小企业被大批淘汰,市场逐步向龙头集中。


 

 


行业洗牌过程中中小企业被淘汰,市场集中度提升,龙头受益。中小企业由于机器设备落后、产品简单结构单一,价格低廉,利润率低,加上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原有价格优势不再明显,业务量大幅缩水,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2015年中小企业承接业务量下降达15%—35%,叁级资质企业2015年人均净利润仅为1.1万元,生产举步维艰,企业开工率不足,只能被市场淘汰。于此相比,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凭借技术、设计、资金等优势,产品附加值高,且资源配置健全,具有一定规模效益,企业利润较高,2015年特级企业人均净利润达4.1万,且历经行业内激烈厮杀,营运能力和专业技术都得到提高,实力不断增强,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经过激烈的市场角逐,部分中小企业的被淘汰,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得到提升。


1.4. 钢结构政策东风至,行业复苏在即


国内十三五规划对钢结构市场发展目标明确,钢结构产量年均增速需达20%以上方能达到既定目标。我国十三五规划对钢结构发展提出明确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钢结构用钢量占建筑用钢量比例达到25%以上,产量力争达到1亿吨。2015年我国钢结构产量只有5000吨左右,钢结构用钢量占比只有13.8%,与目标相比2017-2020年钢结构市场产能与市场需求均有翻倍的扩容空间,年均增速在20%以上方能达到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从国内建筑钢结构应用与国际市场简单比较,钢结构协会数据表明,2015年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筑钢结构应用占比分别为45%、28%和22%,而我们国家2014年该比例仅为5%,在我国钢结构的推广应用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钢结构的推广有效带动钢铁去产能,并且符合环保、提效的需求,符合市场发展趋势。


 钢结构行业发展要素分析



2.1. 装配式建筑


2.1.1. 装配式建筑优势多样,获政府大力推广 


装配式建筑在环保、经济效益、建筑效果等方面优势明显。装配式建筑以建筑部件预制化为核心,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1)从环保角度分析,装配式建筑能够显著节水、节能、减少垃圾排放,提高资源使用率。钢结构建筑能耗从19.11千克标准煤/平方米降低至15千克标准煤/平方米,水耗从1.43立方米/平方米降低至0.53立方米/平方米,垃圾排放从0.022立方米/平方米降低至0.002立方米/平方米,降幅达到91%;资源利用方面,钢结构主体结构材料回收率达90%,同时大量减少砂石的使用,不破坏山川河流生态。(2)从经济角度分析,钢结构建筑具有建设工期短,得房率高的优点。钢构件在工厂加工,施工现场工作量大幅度减少,楼板采用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实现立体交叉作业,主体工期缩短一半左右;钢结构建筑得房率高,钢结构承重墙力学性能优异,较薄的墙体就能达到承重要求,非承重墙采用预制轻质墙体,使用面积比传统住宅增加5%-8%。(3)从建筑效果分析,钢结构建筑具有抗震性好、工程质量优、布局灵活的优点。钢结构住宅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地震冲击作用下能吸收较多的地震能量,抗震性能卓越,根据1999年台湾921地震结构破坏率统计,钢结构破坏率仅0.6%,较混凝土破坏率52.5%下降了51.9个百分点;工程质量方面,钢结构由现代化设备生产,产品精度高,在施工过程中,钢构件外露,隐蔽工程少,易于质量控制,也能更好的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房屋布局上,钢结构住宅结构墙体少,室内非承重轻质墙可随意改变,空间通透,布局灵活。


 

 


发改委指导,住建部牵头,三大主线推广装配式建筑。(1)生态文明+绿色建筑。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国家一直倡导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作为绿色建筑典型代表,获重点推广。国家发展改革委及住建部提出到2020年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2)产业转型+工程总承包。在去产能背景下,建筑产业结构需要大幅调整,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全新的建筑方式,将带动个产业转型,且装配式建筑大多采用总承包形式,能够提高企业总承包能力与水平。(3)区域重点推进+政府工程优先适用,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同时,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保障房项目,大幅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起到示范项目作用。


 


地方政府目标明确,多渠道加码装配式建筑。各省地方政府在中央领导下,都制定了明确的政府目标,以华东六省为例,到2020年,上海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60%以上,浙江30%以上,安徽15%以上,福建20%以上,到2025年,江苏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以上,山东达到40%以上。(1)农村+城市,农村地区,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结合装配式建筑,提高农村住宅品质和建筑节能水平,城市地区,结合城镇化、新型城市建设,优先使用绿色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2)资金补贴+项目补贴,在资金上,对于装配式建筑提供多样化补贴,包括容积率补贴、专项资金补贴等,在项目上,政府公租房、保障房、危房改造等项目优先使用装配式建筑。(3)供地约束,部分地方政府在拍卖土地时,事先制定未来建筑的装配率,将装配率作为土地招标的条件之一。


 

 


2.1.2. 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大,龙头企业收益明显


装配式建筑发展快速,市场渗透率提升,商业边界拓展,空间增量明显。(1)市场渗透率:住建部发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行业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7%以上才能达到目标,根据我们测算,“十三五”期间装配式建筑空间增量达到2万亿,以钢结构装配式占总装配式建筑15%测算,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空间增量3000亿元,钢结构需求快速上升;(2)商业边界快速拓展,传统钢结构有60%应用于房屋建筑,主要集中公建和厂房建设,装配式建筑推动了钢结构在住宅建筑方面的应用,商业边界拓展,市场空间增量提升。


商业模式优化,延伸产业链,营收利润双增。装配式建筑是天然的总包商工程,能够推进钢结构企业从加工商转型成总包商,行业经验数据表明,钢结构加工:工程总包=1:5,成功转型后,商业模式优化,角色转换,营业收入迅速上升。此外,转型后,企业产业周期延长,从产业下游转向产业上游,传统钢结构代加工利润较低,转型后可以享受设计端的高利润,企业盈利水平上升。


龙头企业起步较早,实力雄厚,较易转型总承包,有望率先受益。(1)设计能力:龙头企业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行业认可度较高,转型总承包,高利润的设计端业务可以自己负责,打通产业链。(2)资金实力:转型EPC总包,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一般中小企业难以负担,龙头企业凭借上市平台,融资能力较强。我们认为钢结构龙头企业能够优化商业模式,转型EPC总包,率先受益。


2.1.3. 政府企业积极性高,装配式建筑发展动力足


钢结构建筑符合产业发展,政府推广动力充足。(1)钢结构发展能够助力钢铁去产能。当下钢铁去产能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钢结构的推广能够有效利用钢铁产能,符合政府政策目标;(2)钢结构作为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大大减少了砂、石、灰的用量,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绿色,可回收或降解的材料,在建筑物拆除时,大部分材料可以再生或降解,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垃圾。(3)钢结构易采用工厂化生产,有利于提高农民工工作舒适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工作氛围要求不断提升,农民工越来越少,钢结构易于采用工业化生产,大部分构件在工厂生产,可以农民工转型成产业工人,能够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度。(4)钢结构建筑的推广有助于拉动配套产业转型,拉动经济增长。建筑配套产业众多,钢厂、螺丝、机械等配套产业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应用都将更新换代,有助于当地企业转型。(5)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与政府绩效密不可分。《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指出,将绿色建筑行动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出于业绩考核考虑,政府倾向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


政府补贴+运营简化,房开参与积极性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推广需要房地产开发公司认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将其开放的房地产项目采取装配式钢结构的形式。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其动力来自多样化的政府补贴和简便的运营模式。政府补贴层面:(1)容积率补贴,如上海给予装配式建筑3%的容积率补贴,河北省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外墙预制部分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2)绿色建筑补贴,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作为典型的绿色建筑,可以享受绿色建筑补贴,如北京市对于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二星级标识项目补贴22.5元/平方米,三星级标识项目补贴40元/平方米。(3)装配式建筑专享补贴,农村区域,山东省对于绿色抗震农房示范奖励标准为2万元/户;城市区域,北京市对于绿色建筑示范区奖励300万元,河北省对于钢结构住宅项目按照100元/平方米进行补贴。(4)项目倾斜,政府在进行项目招标时,市政工程项目,优先考虑使用装配式建筑开发的企业,如重庆市规定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全部采用钢结构,社会投资项目优先采用钢结构。(5)土地拍卖强制规定,一些省市在进行土地拍卖时,明确规定该土地必须采用装配式建筑建设,从而强制中标企业使用装配式建筑形式开发土地。如南京NO.2016G89地块,招标时明确规定,装配式建筑覆盖的面积比例为100%,建筑单体预制率不低于30%。运营模式方面:(1)管理更加简便,传统建筑施工过程需要很多建筑工人,而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中建筑构件在工厂完成,施工场地业务很少,以精工钢构的预制装配式GBS多层钢结构集成建筑系统为例,项目周期和用工量可以减少90%,极大地简化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2)材料采购更加规范,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核心是建筑构建标准化,预制化,因此项目所需的各种材料都按标准采购,传统建筑模式由于项目不标准,采购材料时多发生盈余、中间回扣等现象,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能够打破传统建筑运行中的利益链,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政府补贴+订单激增+转型总承包,传统钢结构企业转型意愿强。(1)政府补贴:对于现代建筑产业工业化发展上,多政府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如江苏泰州对获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的,给予每个示范基地50万元的资金补助。河北省将装配式建筑园区和基地建设纳入相关规划,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于进行钢结构技术改造的企业,符合国家规定的,享受15%的税收减免;(2)订单激增:随着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不断推广,钢结构预制件的需求持续上升,且部分地区出现地方保护政策,当地所需的钢结构预制件必须从当地采购,面对持续上升的市场需求,传统钢结构转型意愿强烈,工厂改造积极性强。(3)转型总承包: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强调整装效果,一体式厨房、整体式卫浴等都可以实现装配式构建,作为钢结构企业可以逐步由钢结构分包转型成工程总包,经验数据来看,钢结构分包:工程总包=1:5,转型成功后,企业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都将大幅提高。


2.1.4. 行业瓶颈有望打开,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前期装配式建筑高于传统现浇建筑成本,通过补贴、规模收益等成本瓶颈打开。(1)政府补贴,政府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容积率补贴、专享补贴等,如上海市给予3%的容积率补贴和100元/平方米的专享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成本压力。(2)规模效益显现。在装配式建筑成本中,主要是土建工程项目高于现浇设计,每平方米高出811.71元。从土建工程分项工程造价分析,仅PC构件及安装一项,造价高出1435.02元,是造成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偏高的关键因素。首先,从PC构建成本分析,预制部件制作需要制作模版,模板造价较高,而我国目前预制产品需求较低,因此平均每个预制部件的成本就很高。其次,预制的PC构件运输成本较高,预制产品需要在生产基地预先制作,然后运输至项目地,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不完善,能生产的预制构件的厂商较少,分布零星,远距离调用导致运输成本较高。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产量将会上升,配套产业也将日趋完善,固定成本摊薄,变动成本下降,形成规模效益。


攻克防火、防腐等技术难点,装配式建筑安全隐患排除,技术瓶颈打开。钢材遇热容易软化,美国911事件中,双子大楼的顶部几层在被飞机撞击后燃烧了将近一个小时,高达800℃的高温导致贯穿大楼的钢柱弯曲,失去支撑的混凝土地板开始坍落,进而导致大楼倒塌。由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认为钢结构建筑防火性能差,安全度低。如今技术上已经完全解决防火问题,如杭萧钢构的第三代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承重结构是3小时,非承重结构是2小时,杭萧的承重结构在不做特殊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坚持3.7小时,特殊处理后,防火性能更加优化,足够逃生。防腐角度,首先,钢结构侵蚀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其次,现在防腐材料完全可以达到防腐要求。


政府引导示范项目落地,示范效果较好,思想观念瓶颈打开。我国传统建筑主要以现浇、混凝土建筑为主,我国地产价格较高,用户在选择时较为慎重,难以较快接受新型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市场难以打开。当下,政府主导的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保障房项目,大幅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起到示范项目作用,逐步改善建筑习惯,使得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能够快速推广。


2.2. 雄安新区引领新型城市,钢结构建筑借力快速推广


雄安新区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大,带动全国新型城市建设。雄安新区是继深证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个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荣成、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背景、天津、保定腹地,区域优势明显、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将围绕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等七大任务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实现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仅是区内新型城市具有巨大的空间增量,其整个河北省都将获益,成为全国新型城市的典范。


新型城市将建设成为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优先发展城市交通,钢结构行业率先收益。(1)住宅领域:雄安新区定位绿色城市,注重生态文明,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属于环境友好型建筑,绿色城市的定位将使得装配式建筑获大力推广。河北为钢铁产能大省,从去产能角度出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使用概率大。(2)公建领域:雄安新区定位于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要求新型城市具备相对规模的公共建筑集群,如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建筑主要是空间钢结构、多高层钢结构建筑,钢结构需求上升。(3)基础设施:新型城市建设将优先发展城市交通,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增加至15万公里,增加桥梁钢结构工程需求。雄安新区将带动河北省乃至全国的新型城市建设,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钢结构需求量巨大。


2.3. 基础设施—桥梁钢结构


新增特大工程数量及占比迅速上升,特大工程壁垒较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提升。2015年,我国新增特大桥梁490万座,新增里程79.88万米,同比增长24%,2011-2015特大桥梁占公路桥梁里程的比重分别为12.1%、12.8%、13.7%、14.3%、15.0%,特大桥梁占比不断提高。第一,存在资质壁垒,大型工程项目往往需要招标商拥有钢结构专业承包工程壹级资质,需要一定数量的一级建造师等专业人才,中小企业难以配备。第二,存在技术壁垒,尤其是桥梁工程,钢材的变形控制、切割精度、桥位对接等都对专业技术、经验积累有很高要求,技术提升需要时间沉淀,只有历史悠久的企业才掌握最扎实的技术。第三,存在业绩壁垒,由于钢结构工程对质量要求较高,因此重大工程招标非常重视企业的项目经验,工程业绩是施工方选择中标方的重要参考因素。第四,存在资金壁垒,钢结构工程一般工期较长,会占用施工方大量的资金,因此对施工方的工程垫资和融资能力有很高要求,大型国企资金充足且资金价格较低。因此,随着工程量的增加,由于壁垒较多,中小企业难以进入,龙头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该领域竞争较小,利润较高,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提高。


2.4. 海外需求持续攀升,一带一路开拓海外业务


近年来,钢结构技术逐步获得海外认可,在海外需求上升背景下,借一带一路东风海外业务发展迅速。(1)我国钢结构海外精品项目不断,海外市场认可度上升。沙特地王塔、chiefly广场、越南国际机场、委内瑞拉会议中心等都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精品项目,好评度较高,海外认可度不断上升。(2)海外需求逐步攀升。就欧盟钢结构需求量和进口量分析,2013-2016年欧盟钢结构需求量分别为1.55亿吨、1.62亿吨、1.65亿吨、1.65亿吨,钢结构进口量分别为1581万吨、1876万吨、2378万吨和2612万吨,同比增加了14.26%、18.67%、26.77%和9.83%。(3)钢结构企业借助一带一路,海外步伐加快。中国钢结构协会数据指出,2012-2015钢结构协会会员企业出口钢结构产量从20万吨增加至188万吨,增幅分别为25%,220%,135%,海外市场增长迅速。随着海外市场回暖,钢结构企业受一带一路拉动,海外业务量将持续增加。 


 钢结构市场空间测算



3.1. 钢结构市场空间测算


根据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钢结构用钢占建筑用钢比例从10%提高到25%以上,力争钢结构用钢量由目前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钢结构产量年均增速需保持20%以上才能达到既定目标。从钢结构用钢占建筑用钢比例分析,2015年全国建筑用钢3.6亿吨,过去5年年均增速约3.3%,预计2020年建筑用钢量将达到4.1亿吨,按照钢结构用钢占比25%测算,钢结构产量将达到1.02亿吨,假设平均每1亿吨钢结构产量产生10690亿元产值,钢结构2020年年产值将达到10948.86亿元。


3.2. 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测算


当前装配式建筑规模较低,与政府目标有较大发展空间 。2017年3月住建部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据统计,2015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3500-4500万平方米,全部新开工面积154454万平方米,占比不足3%,必须年均增长37%以上才能达到2020年15%的目标,市场空间巨大。于此同时,各省也都出台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5年规划。以华东六省为例,各政府都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据测算今后几年各省年均符合增速分别为:江苏32.5%, 浙江59%、安徽37%、福建46%、山东29%、全国37%。


装配式建筑市场存在近2万亿市场规模,空间增量巨大。首先我们进行如下4个假设:(1) 2015年上海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为50%,其他各省为3%;(2) 2016-2020年各省新建建筑面积增速取过去7年平均值,分别为:上海3.07%、江苏8.15%,浙江6.9%、安徽8.57%、福建17%,山东8.36%,全国8.36%。(3)当下装配式建筑的造价高于传统建筑,主要PC构件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推广,预计价格会逐渐下降,2016-2020装配式建筑价格预计为2200、2150、2100、2050、2000元/平方米。(4)我国华东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增速按如下测算:上海2016-2020分别为60%、65%、70%、75%、80%.江苏2016-2020为6%、9%、14%、19%、24%。其他地区按照5年计划的1/5增长。


根据以上假设,十三五期间,全国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增量约2万亿。(1)根据各省新建建筑面积增速,可以测算出华东六省2017-2020年新开工房屋面积,2020年分别为:上海3207万平方米、江苏18702万平方米,浙江9511万平方米、安徽11932万平方米、福建9139万平方米,山东18328万平方米,华东区总计70818万平方米,全国216425万平方米。(2)按照各省制定的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华东各省202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分别为:上海2565万平方米、江苏4489万平方米、浙江2853万平方米、安徽1790万平方米、福建1828万平方米、山东4582万平方米、华东区总计18107万,全国总计32464万元。同理,按照华东区各省2016-2020装配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可以测算2016-2020年每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3)根据装配式建筑造价假设,2020年,华东各省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分别为:上海513亿元、江苏898亿元、浙江571亿元、安徽358亿元、福建366亿元、山东916亿元、华东区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合计为3621亿元,全国6493亿元。2016-2020年,华东各省空间增量分别上海2219亿元、江苏2508亿元、浙江1771亿元、安徽1054亿元、福建995亿元、山东2647亿元、华东区5年空间增量总计11195亿元,全国十三五期间装配式建筑空间增量达到19591亿元。


3.3.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市场空间测算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占总装配式建筑市场份额约15%左右,总增量空间近3000亿元。装配式建筑包括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专家预计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市场份额将达到10%-20%区间,根据我们测算,全国装配式建筑2016-2020年的市场空间增量分别为1836亿元、2681亿元、3592亿元、4989亿元、6493亿元。按照钢结构市场份额占比10%计算,2016-2020全国钢结构装配式市场空间分别为183.62亿元、268.08亿元、359.24亿元、498.94亿元、649.27亿元,5年空间总增量1959.15亿元;按照钢结构市场份额占比20%计算,2016-2020全国钢结构装配式市场空间分别为367.24亿元、536.16亿元、718.47亿元、997.88亿元、1298.55亿元,5年空间总增量3918.3亿元;取中间数15%测算,2016-2020全国钢结构装配式市场空间分别为275.43亿元、402.12亿元、538.85亿元、748.41亿元、973.91亿元,5年空间总增量2938.72亿元。


 企业分析



4.1. 行业回暖迹象明显,企业发展积极性提升


2017年行业回暖迹象明显,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提升,印证行业拐点来临。钢结构行业近几年行业景气度较低,在经历了激烈市场角逐后,大批中小企业被淘汰,企业扩张积极性较低, 2016年新增壹级资质企业仅24家,同比下降了85.8%。受装配式建筑政策密集驱动,新型城市建设、一带一路影响,钢结构需求上升,企业生产扩张意愿提升,仅1-4月就新增一级资质企业123家,比去年全年增长了412.5%,占2015年全年的70%以上,行业回暖迹象明显。 


行业市场空间增量主要集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文体工程、海外业务,龙头企业优势多。(1)装配式建筑存在技术壁垒、规模壁垒、项目壁垒,龙头企业存在先发优势。(a)技术壁垒: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对防火、防腐、构件之间的链接都提出较高要求,技术研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如杭萧钢构的三代剪力墙体系研发费用高达10亿元,中小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相应专业技术的科研能力和资金实力,在装配式建筑推进过程中出现技术断层从而进一步淘汰。(b)规模壁垒:装配式建筑所需的预制构建在制作时固定成本较高(如模板成本),如果产量不足,规模效应较低,综合成本较高,难以与龙头企业进行价格对抗。(c)项目壁垒:装配式建筑正处于发展初期,政府推广项目具有示范、引导作用,政府在选择招标方时,主要倾向于项目经验丰富的企业,龙头企业起步较早,大多已有成功的示范项目,业绩优势较强。(2)文体工程存在技术壁垒、资金壁垒,资质壁垒,龙头企业优势明显。(a)技术壁垒:大型文体项目工程多是大跨度空间结构,对技术要求较高,中小企业多承接轻型钢结构项目。(b)资金壁垒:大型文体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需要耗费大量的运营资金,对企业融资能力要求较高,上市公司凭借平台优势,融资成本较低。(c)资质壁垒:大型文体工程项目往往需要招标商拥有钢结构专业承包工程壹级资质,以及一定数量的一级建造师等专业人才,中小企业难以配备。(3)海外业务存在区域壁垒、业绩壁垒,同时对风险管理能力要求较高。(a)区域壁垒:各国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域保护,各国有不同的资质认证,海外认证跨度长,中小企业一般难于坚持。(b)业绩壁垒:国外项目多是大型项目,招标时对企业过往精品项目较为看重,对企业的设计能力要求较高。(c)风险管理能力:海外业务较国内业务多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同时海外运营风险较高,因此企业需要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4.2. 杭萧钢构—住宅工业化先行者,商业模式变革助高增


住宅工业化技术龙头企业,技术壁垒、业绩壁垒、规模效应较高。(1)技术壁垒: 杭萧钢构自1999年开始进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的研发,深耕该领域近20年,三代技术钢管束剪力墙体系行业领先,实现工期、人工缩短一半以上,装配化率90%以上,该体系涉及研发资金超10亿,获国内50多项专利认证。(2)业绩壁垒:公司于2013年涉及房地产业务,建设了多个示范工程(万郡大都城、柳岸晓风等),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初期,开发商招标时较为看重企业过往业绩,继公司与绿城房地产在九龙仓•柳岸晓风项目合作上取得良好开局后,公司与绿城房产又成功在另两个住宅项目(萧山区博奥路的兴议村项目和杭州市凤起路环城东路交界处项目)上达成合作意向,项目均将采用杭萧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钢结构住宅体系建造。(3)规模壁垒:公司目前设有九个钢结构生产、制造加工基地,一个配套建材生产基地,同时新型商务模式中,将与合作方共同投资一家新的钢结构公司,目前已经参股50家钢构企业,截止2016年年底,已经有15家企业完成厂房建设(改造),9家已顺利投产,今后公司项目可以就近采购工程材料,规模效益明显。


商业模式变革,突破产能和区域瓶颈,实现轻资产运营。公司自2014年开启以技术授权为核心的新型战略合作模式,与各地方优势企业合作,将三代钢管束剪力墙体系授权给合作方使用,获取3000万-5000万的技术许可费和5-8元/平方米的技术使用费,同时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新的钢结构公司,突破产能、区域瓶颈。新型商业模式毛利率高达90%以上,显著提高公司盈利水平,2016年、2017Q1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4.48亿元和1.19亿元,同比增长了272%和227.8%,截止2017年5月,公司已与51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涉及资源使用费17.17亿元,覆盖21个省份,全国化进程加速。


布局河北提前占领市场,受益雄安新区。公司自2004年就已深耕河北地区,先后控股河北杭萧(持股80%)、河北冀鑫(30%),河北杭萧现拥有7万平方米厂房及附属加工厂,年产量10万余吨,2016年实现净利润1276万元,同时,公司公告显示,在战略合作业务领域,公司已经在河北保定、邯郸及张家口、邢台等地累计签署战略合作资源使用费1.75亿元。公司作为装配式建筑技术龙头,同时已深入布局雄安新区核心区域,后续受益雄安新区建设确定性强。


4.3. 精工钢构—装配式公建龙头企业,战略定位清晰


专注装配式公建领域,技术沉淀深厚。公司业务集中于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等领域,成立了鸟巢、沙特帝王塔等一系列标杆项目,拥有浙江、安徽、武汉、广东、上海、海外出口六大生产基地。公司的预制装配式GBS多层钢结构集成建筑系统能够实现装配率90%以上,技术优势明显,三层5000多平方米的产业楼,仅需27个工人,15天便能完工,项目工期、人工成本降低90%左右。公司凭借该技术承建浙江省最大的装配式公共建筑试点工程-梅商江商务楼A区,B区,项目金额约3.85亿元,标志着精工GBS绿色集成建筑体系已全面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打造核心5大体系,战略定位清晰。公司装配式建筑布局主要定位5大体系,分别为办公楼体系、医院体系、学校体系、宿舍体系、住宅体系。产品类型(除住宅外)标准化程度较高,易于进行装配式生产。公司现在每年承建的厂房有1000多个,很多企业的厂房都需要配套的宿舍、办公楼、产业园等,公司以工厂建设带动配套建筑项目的承接,具有相对优势。公司2016年4月将绿筑光能转让给精工能源,发挥光伏产业和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协同性,致力于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实现能源的智能循环。 


从钢结构分包商转型EPC总包,营收空间大幅增长。公司未来定位于装配式建筑整装企业,寻求从钢结构分包转型EPC总包,延长项目生命周期,公司未来主攻装配式建筑设计和组建技术,体式厨房、整体卫浴等配套构建进行外包生产。行业经验数据表明,钢结构分包:项目总工程=1:5,随着公司转型EPC总包,业务承接量将成倍增长,同时,公司集设计施工为一体,增厚利润空间。


新签订单增量高,业绩有望在2017年释放。2015年受政府政策收紧影响,公司市政工程减少,新签订单金额下降37%,导致公司2016年营收下滑。公司2016年新签订单70.04亿元,同比上升了26.38%,2017年一季度新签订单23.12亿元,同比增长36.5%,2016年新签订单有30%左右将在今年确认收入,2017年新签订单将有50%当年确认收入,预计公司 2017年将实现业绩释放,公司年报提出2017年新签订单目标100亿,公司今年收入高增可期。


4.4. 东南网架—公建、住宅两市场齐发,加大海外市场开拓


采用技术入股、战略合作模式,快速切入装配式建筑业市场。公司是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发改委授予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平台”和住建部第一批授予的“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平台” 两大平台的企业,拥有多腔体钢结构剪力墙体系,公建、住宅领域皆可使用。目前公司采用技术入股和战略合作两种模式,快速发力装配式项目。技术入股指与当地龙头企业共同组建子公司,以公司名义获得订单,公司最终获取投资收益。战略合作模式指联合地方企业合作招标,合同事先约定分成情况。后续公司受益装配式建筑发展,业绩有望实现增长。


传统业务稳健经营,行业低迷背景下保持较高毛利率。公司传统钢结构领域项目经验丰富,先后承接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世界第二高塔“广州新电视塔”、全球最大的科技航母“广东科学中心”、最复杂交通枢纽中心“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中心”,凭借这些精品项目,公司业界工程口碑较高,承接项目优势足。近年来随着行业持续低迷,钢结构企业的盈利水平 处于下滑趋势,公司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主要由于:(1)项目类型多为政府大型公建项目,定位“一号工程”,政府重视程度较高,汇款情况、盈利情况较好。(2)海外业务毛利较高,一定程度拉高公司整体盈利水平。(3)公司签订的项目多采用开口合同模式,工程结算时根据当天或前一两天的定价来确定单价、合同款项,有效避免钢材价格波动的风险。(3)成本预测:公司经营钢结构业务十几载,对相关原材料价格走势有一定的预判,适时调整仓库储备。2016年公司三大主业多高层钢结构、空间钢结构、轻型钢结构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85%、16.02%、15.08%。


受益一带一路,聚焦“一号工程”、“总承包工程”,海外业务高速发展。公司借力一带一路政策,海外业务持续扩张,先后承接了委内瑞拉会议中心、玛雅国际机场等大型项目,公司2015、2016年海外业务营收分别为1.01亿元和2.43亿元,同比增长369%和140%,海外业务扩张迅速。公司海外项目主要集中大型公建项目,项目附加值较高,利润丰厚,合同预付款比例高达50%,2015年和2016年海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4.06%和41.31%,显著提高公司盈利水平,2016年公司净利润为0.49亿元,同比增长42.05 %。2016年公司公告新签海外订单高达37.41亿元,占2016年营收的65.2 %,为公司后续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4.5.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2017年受装配式建筑推广、新型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一带一路推广,钢结构行业走出低迷困境,即将复苏。(1)装配式建筑:作为绿色建筑代表,装配式建筑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7%以上,5年市场空间增量近2万亿,也是钢结构行业发展主要推动力。(2)新型城市建设:雄安新区的建设将引领全国新型城市建设方向,围绕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的定位,装配式建筑将获有效推广,人文工程等大型钢结构建筑需求上升。(3)基础设施—桥梁钢结构:特大桥梁占公路桥梁里程的比重分别为从2011年的12.1%提升至2015年的15.0%,特大桥梁占比不断提高,特大桥梁壁垒多,龙头企业有望受益。(4)一带一路: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广,钢结构行业出海进程加速,2014、2015年钢结构协会会员企业出口钢结构产量分别上升了220%和135%。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钢结构行业即将迎来全面复苏。建议积极关注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装配式建筑设计龙头华建集团和华阳国际;钢结构企业将从商业模式和市场容量方面双重受益:钢结构企业从传统的加工分包向施工总包及EPC转型,从产业下游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延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另外,装配式建筑在住宅领域的推广,使得钢结构企业商业边界拓宽,从原有以公建为主要应用市场向住宅延伸,市场容量有效扩容。钢结构装配我们重点推荐住宅工业龙头杭萧钢构、公建装配式龙头精工钢构,建议关注鸿路钢构、富煌钢构和东南网架以及森特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