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南方日报 信息提供日期:2020-08-18 浏览:332
8月17日,深圳宣布成为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5G建设先行的背后,深圳还有多项“第一”:5G基站密度国内第一,5G产业规模、5G基站和终端出货量全球第一,5G标准必要专利总量全球领先。
一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印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都对深圳寄予厚望、赋予重任。
从“敢闯敢试”的经济特区到“先行先试”的先行示范区,广东深圳再一次承担起中央赋予的新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年来,深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省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广东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的通知》,全面落实《意见》部署要求,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建设任务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并继续下放一批含金量高的省级权限、支持深圳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一揽子支持深圳建设的政策“组合拳”陆续推出。
全省有关单位纷纷行动起来,结合各自职责,落实专门人员,形成专项机制,强化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拿出硬招实招支持深圳建设,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有序有效向前推进。
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奇迹之城”深圳勇立潮头,再踏征程。一年来,深圳谋划实施83项重大改革,各领域改革全面发力,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更好地服务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大局。
改革动力跃升
打造“国际一流、国内最优”营商环境
拿出手机,出示健康码,就能无接触通行。疫情期间,深圳率先推出健康码“深i您”,成为深圳科技战疫的有力注解。
除了“一码通行”,还有“一码办事”:一个“i深圳”APP整合了近7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居全国前列;99.92%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4.05%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
“公司申请600万元项目备案,当从递交申请到顺利出证只用了6秒时,我们都吓了一跳,还以为系统搞错了。”深圳市迈迪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鹏说。深圳“秒批”改革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服务感受。
先行示范,改革探路。深圳高水平推进“数字政府”综合试点,正在为全国数字政务探路。
推进改革,营商环境先行。深圳市委、市政府将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并提出了“对标最高最优最好最强”标准。《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瞄准“国际一流、国内最优”,提出14个重点领域的210项具体改革举措。
哪里最难,先动哪里。面对“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今年6月《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修正案》审议通过,首次就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作出规定,率先探索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过低的难题。
这对于深圳尤为重要。这里每万人拥有106.3件发明专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深圳光峰科技董事长李屹说,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才能成势,要让创新企业扎根深圳,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不让水土流失的固本之策。
营商环境改革为牵引,一系列改革在深圳谋划落地。
日前,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意见的函》。深圳得以率先探索国有土地使用权续期路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建设住宅、分类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等一系列改革,以更大的土地改革权限下放、更强的产业和居住空间保障,来发挥“先行示范区”优势。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特区中的特区”前海积极探索。7月初,前海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两项重磅改革在前海落地。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60项,其中51项在全国推广、69项在全省推广。
“定”的立法和“变”的改革相伴相生也成为深圳改革的特点。“深圳改革创新很大的不同就是:改革融入立法之中,立法贯穿改革始终。”深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胡建农表示。
土地使用权出让条例、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跨境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制度在全国推广,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明养犬条例、垃圾分类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先后出台或实施,破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给了深圳在多个领域破题的勇气。今年,深圳审议、预备立法项目共计84项。从“勇闯”到“善闯”,深圳正为中国改革不断探索新路。
创新力量升级
对标全球一流城市 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8月,深圳光明科学城基建提速: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综合楼选址落定,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等大科学装置正在推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秋季开学……正在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将为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创造良好条件。
创新资源集聚是国际一流城市的鲜明特征,纽约有3所大学进入世界百强,东京聚集日本30%以上的高校、科研机构和银行总部。对标全球一流城市,深圳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基础研究“从0到1”,重组科研到产业的连接路径。距离光明科学城30公里外的鹏城实验室里,鹏城云脑Ⅱ每秒完成百亿亿次计算。鹏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邹鹏说:“通过与华为共建合作,超高速计算机云脑平均每天运行500多个科研任务,支撑450多名科研人员研究,已形成一系列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科研成果。”制度创新激励科技创新,这些流动的“创新利益共同体”,正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截至2019年底,深圳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达2260家,与5年前相比实现翻番。
除了研发机构,高水平大学也是一流城市的人才动力之源。近年,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高校相继在深圳设立。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今年将招收首批研究生,深圳音乐学院开工建设,深圳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目前深圳已拥有15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1.32万人。
集聚创新研发资源的同时,深圳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也努力实现“集群式”跃升。一年来,深圳新型显示器件、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一年来,深圳加快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国际一流,深圳实行项目推荐“悬赏制”、评审专家“邀请制”、项目评审“主审制”、项目经费“包干制”,“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更加完善。
数据显示,去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277.98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继续超过1000亿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深圳,包括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它是全球的创新中心,象征着中国向更加现代化的技术密集型经济成功转型。”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说。
持续发展蓄能
迈向民生幸福的“全能冠军”
盛夏八月,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河面碧波荡漾,两岸叶茂花繁,三五成群的白鹭觅食、栖息。自2019年11月起,茅洲河共和村水质稳定在Ⅴ类以上,深圳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在此落户,停办多年的龙舟赛重新开赛。
从全省污染最重的“墨汁河”,到环境宜人的“生态河”,茅洲河的蝶变,是深圳迈向“可持续发展先锋”的一个缩影。
2019年底,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今年1—7月,深圳PM2.5进一步降至16.9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内一线城市中最好的空气水平;1090个公园遍布城市各处,森林覆盖率达到40.21%。
天蓝水清,成为全体深圳市民共同享有的生态福利。
“多年来社区内都没有公办学校,孩子上学都要走一段比较长的路。今年开办的这所外国语学校,让孩子能在家门口入学,太好了。”深圳市民许小姐说。
过去一年多,深圳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公办园在园儿童比例从原来的4%提高到38%,中小学位也新增9万个。近5年,深圳累计财政性教育投入2800亿元,年均增长20%,总量及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现在我和老伴有什么不舒服,就找社康中心的李医生。他对我们的健康状况最了解,也最关心。”77岁的蔡伯伯签约家庭医生,享受到便利的基层医疗服务。
日前,深圳医改捧回了被誉为医疗卫生界“奥斯卡奖”的“奇璞奖”。通过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深圳医疗卫生逐步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8月10日,深圳首批稳租金商品房——172套南山区塘朗城广场精装修、配齐家具家电的房源推出,深圳无房、社保缴交满1年的市民均可申请租赁。
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深圳率先开展“二次房改”,住房供应总量中市场商品住房只占40%,另外分别是占20%的人才住房、20%的安居型商品房和20%的公共租赁住房,其中人才住房的租金和售价都只有商品住房的六成左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圳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化“短板”为“潜力板”,为老百姓增添一项项“文化福利”“民生福利”,奋力打造现代文明典范与民生幸福标杆。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深圳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对话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善用“加减并进”,深圳对标世界一流
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再到深圳情怀,回望过去一年,深圳站在历史新起点,展开崭新篇章。
创新攻坚再升级
加压和减负齐头行
李稻葵表示,深圳作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经济特区,成功闯过很多发展关口,现在已经成为享誉全国并辐射全球的创新高地。深圳的发展能量不断向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区域辐射,深圳的创新成果不断在全世界重要舞台崭露头角并获得认可。在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下,深圳应更好地发挥创新攻坚、示范引领和先行先试的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要善于加法与减法一起做,加压和减负齐头行。”李稻葵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要对标世界一流,学习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持续保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充分开放。在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深圳要继续做减法轻装前行,用极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笑迎天下商。
李稻葵建议,对影响城市永续发展的薄弱环节,深圳要主动算加法自我负重,用极具归属感的城市情怀振奋深圳人。以在全国率先实现5G全覆盖为契机,用心链接更多创新资源、精心培育更优创新空间、耐心护航更强创新主体。
深圳速度内涵再延伸
展示中国治理智慧
深圳40年来最重要的发展经验之一是不断扩大开放,开放与包容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灵魂和名片。李稻葵说,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也真正将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逐梦人吸引到深圳,在这座创新之都与圆梦城市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带动深圳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深圳已经在吸引创新要素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也应该继续在更多关乎城市永续发展的领域勇立潮头。
深圳40年来最重要的发展经验之一是保持深圳速度。李稻葵表示,深圳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改革开放探路是这座城市的鲜明特色。一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一时间惊天动地。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创造了深圳奇迹和深圳质量。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进程,深圳速度的内涵也应当有所创新进步。未来的深圳既应当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更应该勇当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在深圳,经济增长的速度将更多体现在社会发展的速度,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要在深圳驶入快车道。
李稻葵表示,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节点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迈入新的一页,深圳要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领先全国,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全面现代化的先行示范区发展之路,展示中国的治理理念、治理智慧和治理方案。
延伸
先行示范区开局之年的“加试题”
8月的深圳科技园人流如织,创新创业一线工作者在每个大厦入口处接受电子测温,有序而入。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评价说:“深圳市民感觉像平常一样,这是防控的最高境界。”
新年疫情开启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先行示范区开局之年的“加试题”。深圳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移民城市和口岸城市,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疫情防控面临人口流动“大进大出”输入风险大、交通“四通八达”管控压力大、商事主体“量大面向”复工难度大等重大挑战。
特殊的年份,彰显特别的担当!在中央和省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交出一份经济增速“V”形反转的“半年报”,为超大城市抗疫贡献“深圳方案”。
发起战时总动员
因时因势科学抗疫
战疫,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自1月23日抗疫“一级响应”启动,4万名机关公职人员火速返岗,6.6万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7万名警务人员闻令而动,10万名社区干部、10万名基层工作人员、超15万名志愿者直插一线。近40万名一线人员与全市人民并肩作战、众志成城,鹏城人民筑起阻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因时因势调整完善防控策略,深圳第一时间部署安排、下沉力量筑牢社区小区第一防线;公开透明发布病例活动轨迹和居住小区;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推动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防合一”……
“深圳警惕性很高,早发现、早预警,做得很好,传染病临床救治和研究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钟南山院士到深圳考察时说。
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科技支撑,深圳出台强化疫情防控科技支撑16条措施,调配2亿元科技专项资金,举全市之力加速科研攻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清华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展的抗新冠病毒mRNA抗体药物研发获国家立项资助,深圳向18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医疗物资32.5亿美元,一系列科研成果和“智造担当”成为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将深圳科技抗疫措施写入考察报告,并指出,此举为全球新冠肺炎防疫工作提供了有效样本。
打出稳增长“组合拳”
经济增速“V”形反转
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是深圳的重要目标。为稳增长提供政策支撑,深圳“惠企16条”、稳增长“66条措施”和“千百亿稳增长行动”等相继实施,从税款、融资、用电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为企业减负600亿元以上。
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GDP达12634.30亿元,同比增长0.1%,完成了殊为不易的逆势回转。今年1至6月,深圳新登记企业151144户,同比增长14.9%,市场主体仍呈现出生机活力。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说,经合组织此前预测今年世界经济至少萎缩6%,而深圳GDP实现增长0.1%难能可贵,这一成绩更彰显深圳经济独有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