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22日,星期三,欢迎您访问云顶国际业协会官网

行业新闻

深圳特区40周年 华为助力数字之城腾飞

信息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信息提供日期:2020-08-26   浏览:417

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南海边,珠江东,历史性的变革即将展开画卷,今后不断被复述着的深圳的故事,也由此启航。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设立,四十年的江河激荡,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身国际都市,深圳全市总产值从不到2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69万亿元,“深圳速度”名副其实。

更让人瞩目的是,深圳打造了“科技之城”的名片,四十年间,五湖四海的人们来到深圳,成为深圳人,看着这里填海造陆、高楼万丈起,看着这里成长为“中国硅谷”,科技巨头林立。
为什么是深圳?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这片热土上,制度的智慧孕育了创新、包容的基因,经济特区为深圳注入了活力,使之成为创业者的首选。在这座城市中,人民的智慧得到了解放,创造的激情尽情释放,科技、金融蓬勃兴起。在此基础之上,华为、腾讯等科技企业一一诞生在深圳,成长在深圳,他们又和深圳互相成就。如今,奋斗着的企业们正以科技力量为底座,助力深圳往智慧化、数字化的未来之城发展。
2020年,特区40周年,是深圳的里程碑和新起点,也将以改革的初心继往开来。

从功能城市到智慧城市

遥想40年前,深圳的人口还不到30万,2019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了1343.88万人,原本土地、人才资源并不丰富的深圳,成为了人们寻找未来的梦想之地。全球知名的城市评级机构GaWC最新发布的2020年世界城市名册中,深圳排名上升9位,上榜Alpha-城市,与旧金山、苏黎世等城市在同一级别。

这些都离不开深圳的科学规划、深圳人的拼搏精神,基础建设热火朝天地展开。当时的“蛇口模式”成为改革先锋代表,蛇口工业区先后创造过多个先河,包括率先实现超产奖励制、首开全国招聘用人制度、率先改革工资分配制度、率先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也是诞生于此。

向东望去,深圳龙岗区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偏远山区,这里坐落着普通的村落。到了90年代,“三来一补”政策让龙岗成为加工厂区,90年代末,龙岗再次下决心转型升级为现代化产业强区。据了解,当时龙岗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对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助力龙岗制造向“智造”方向蝶变。

在这个过程中,龙岗迎来了华为、富士康等企业,并一路见证了巨头的诞生。仅仅是华为总部所在的坂田片区,就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科学产业园,成为深圳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这也体现了深圳对华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具有包容心和开放态度,促成了它们的迅猛发展。

再看现在腾讯滨海大厦所在的科技园,在20多年前还是一片大海,海岸城是真的靠着海岸,凯宾斯基的海景房窗外是真的海景。到了2009年,南山区的后海中心区的软件产业基地、华润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湾口岸皆是在填海后拔地而起,成为深圳GDP的重要贡献。

区域、企业要素之外,高铁,道路,空港……等等的建设也在快速推进。深圳的基建也在40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100米以上摩天大楼近1000栋,100%城市化,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和亚洲最大陆路通关口岸。

在基础建设持续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GDP持续增长的同时,城市发展需要新的突破口,需要满足更多的需求。知名的“马斯洛模型”原来是指人类的五种需求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将理论平移到城市数字化中,演进出了四个层次的需求。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就曾表示,第一层是基础设施,这意味着无所不在的连接,比如城市5G、WiFi等;第二层是安全保障,包括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安全,如应急指挥系统等;第三层是行业数字化,政务新模式,智慧城市没有一个标准定义,每个国家地区诉求不一样,比如泰国的诉求,一是安全,二是交通,沙特考虑的是怎么把化工数字化。第四层是城市智慧大脑,包括智慧园区、智能运营等。

这意味着,现在全球的功能城市正在向智慧城市、数字城市进行转变,恰如功能手机向着智能手机更新换代。未来,城市类似一个智能生命体,将不同的传统智慧城市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充分应用数字技术,覆盖城市“感、传、知、用”等智慧化系统,融汇城市全域数据,构建包括大脑在内的智能生命体完整数字化体系,全感知可认知,会思考能行动,并以城市智能生命体作为全场景跨界创新平台,激发城市新动能、创新城市新模式。

这一次,深圳也将走在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的前列,而华为,以5G为契机,打造5G、云、计算、AI技术与行业应用(5“机”)的全球数字经济样板城市,切切实实把良好的体验带给企业和市民,实现兴业、惠民、优政,提升企业、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给城市的每个成员带来机遇和发展空间。
数字底座的力量

2020年,新基建走向前台,从5G、云计算、AI到工业互联网,新兴的科技正在潜移默化地改造着城市的发展之路。而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城市,需要新技术带来新动能,这些ICT技术就像是100年前的电力,将释放新一波数字能量,而数字经济产业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

深圳再次勇立桥头,ICT巨擘华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地铁扫码、外卖平台、打车软件、到智慧交通、远程医疗等等,背后都离不开网络联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

在这里,技术正在改变城市服务,让管理更加人性。深圳城市运行和指挥中枢实现“一图全面呈现”“一网运行联动”,让市民享受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管理服务;“鹏程交通智能体”让出行可预见,从车看灯,到灯看车,全市整体红绿灯路口平均车速将得到提升。

在这里,技术正在改变公共交通,让出行更加顺畅。在深圳,全球首例5G车地无线通信与全国首个全线5G智慧公交车队为市民打造智慧安全的乘车体验,华为联合深圳地铁,在机场快线11号线搭建了地铁5G超宽带车地无线通信。全车8节车厢40多个高清摄像头的25GB数据,仅需150秒便可自动传输,通过AI图像识别等技术,可快速确认物品遗失位置、拿物品人身份及轨迹,全程无须人工干预。

在这里,技术正在改变生命进程,让挽救超越时空。华为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提供了POL极简架构的华为Campus OptiX全光园区解决方案,具有大带宽、抗干扰等特征,远程医疗的延迟性大大减少,医生能够更好地指导手术。 对于医疗资料的储存问题,华为给出了建设双活数据中心的方案,不仅能解决大量数据的存储问题,并且通过多台FusionServer及OceanStor搭配,完成双活架构,保障单中心故障情况下业务不中断、数据不丢失。有了这样高安全性的数据存储,患者的资料数据得到了共享,只要拿着社保账号就能方便就医。

在这里,技术正在改变教育方式,让学习无处不在。深圳大学城联合华为成功打造了国内首个Wi-Fi6标准无线校园网。华为提供了一站式管理中心,依托AC控制器、CampusInsight、CIS等核心组件提供全网自动化部署、智能化网络运维和主动式安全防御服务。通过智慧园区建设,深圳大学城实现显著数字化提升:课堂师生互动比例上升40%,科研仿真模拟效率提升30%,运维人力下降60%,能耗使用下降30%。
截至目前,华为已助力深圳2300多家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同时,华为还通过帮助城市逐步构建五大新基础设施——云、物联网、数据湖、人工智能、视频云,带动实体经济、使能全产业生态向数字化、智能化演进。

数字深圳 乘风破浪

可以看到,华为通过数字化能力、企业的智慧,为深圳的新基建打造技术底座。而更广阔的市场还在于大湾区链条的整合,这也是深圳走出新模式的基础,周边大湾区城市群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新基建的机会。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两份文件先后出台,让深圳成为了带有“双区”印记的标杆城市。在大湾区都市群中,深圳作为中心之一迎来更多机遇,而数字化转型的机会首先在深圳。
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深圳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726.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高于GDP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企业增加值占比超过九成。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应用软件开发、互联网游戏服务、基础软件开发领域等领域对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0%。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深圳作为数字城市的标杆,将成为未来之城的新模板。回首深圳特区的40周年,一次次城市飞跃都是夯实技术基础,整合周边的能力,走向科学社会道路的印迹。深圳在危机中成长为更强大的城市,在质疑和困境中成为后起之秀。这座年轻的城市,却有着成熟的品质,在外部环境变幻莫测的当下,深圳比诸多历史名城面临的环境还要复杂,深圳要面对的,将是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的真正碰撞,是政治经济领域史诗般的风云际会。

在特区40周年之际,深圳再次出发规划下一个40年的数字蓝图。新一轮乘风破浪正当时,华为将与众多企业继续紧密合作,携手共建数字城市,为城市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先进的手段,从而支撑政务、交通、警务等各领域实现数字化,最终实现“优政、惠民、兴业”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