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22日,星期三,欢迎您访问云顶国际业协会官网

抗疫专栏

抗疫与发展“两手抓”,奋力先行不停步

信息来源: 深圳发布  信息提供日期:2020-02-27   浏览:641

抗疫与发展“两手抓”,奋力先行不停步

——深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线出击全力奋战综述③

 

“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变“两难”为“两全”、奋力夺取双胜利的重要指针。

这是一次大战,更是一次大考。

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深圳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

截至2月22日,全市共有11.3万家企业复工复产,其中百强企业1023家、规上企业1.66万家;全市在建工地2277个,累计复工727个,占疫情防控、应急抢险、城市运行、基本民生及重大活动项目的90%。

作为外贸大市和经济重镇,深圳以先行示范的担当作为,全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奋力率先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来,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迈新步,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支撑全国全省大局作出特区贡献。

 

求取“最大公约数”,克难求进提升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含金量”

 

百度迁徙地图上,自2月中旬开始,深圳在人口流入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

1200多万人,将相继进城;200多万家企业,开始陆续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健康,复工复产关系发展大计。

对于人口大市、经济大市的深圳,这个“两难”更为突出。

2019年,深圳以2.69万亿元的GDP总量名列国内城市第三位,深圳和广州两市的GDP总和,接近广东省的一半。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转眼间,一季度时间已经过半。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求进,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这是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全省经济“发动机”必须挑起的重担。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战疫情,保发展。深圳通过早研判早谋划、早动手早发力,科学部署周密安排,“把工作落得再实一点抓得再细一点”,努力寻求疫情防控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最大公约数”。

战疫打响之初,市委市政府即把打好人员返深高峰防御战和复工复产攻坚战列入了作战规划。

1月22日晚召开的全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上,市委书记、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组长(总指挥)王伟中要求,抓紧制定节后人员返深工作预案,做好全面防控疫情的充分准备。

1月26日召开的相关专题会议上,深圳更加明确“作战思路”:结合防控形势,分级分类提前制定春运返程、企业开工等关键节点应对预案,适时出台相应措施。

随后的几次会议,深圳进一步强调: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

2月8日,复工复产前一天,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支持企业共渡难关16项措施。

2月10日,复工复产首日,王伟中、陈如桂等市主要领导实地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详细了解企业防疫措施,提出了“科学有序,协调好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等明确要求。

努力把落下的进度抢回来!20、21日,王伟中、陈如桂再次到复工复产企业和重大项目工地调研,详细了解企业两手抓的情况,要求推动大项目加大开工力度,合理安排工期,既抓质量、抓安全,又抓速度、抓效率。

2月中旬以来,市委市政府更是连续召开5次会议部署复工复产。从“科学有序指导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到“制定相关的复工指引、‘一企一策’指导督促企业细化复工复产方案”,再到“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全力服务和推进各类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坚决不搞‘一刀切’、简单化”“全力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狠抓经济领域重大工作落实”,深圳“战疫情、稳经济”的信心坚定。

“深圳的经济发展对全省、全国甚至全球都有很大影响,深圳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深圳在求取“最大公约数”过程中,既体现出了决策者的政治站位、大局意识、担当作为,也体现出了治理能力、管理艺术和细节科学。既要严控疫情,又要发展经济,更要保障民生,要短期更要长远,真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

 

 

做好政策“加减法”,实战考核加快推进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如贵公司不属于人员聚集风险较大类型企业,可先行复工。”2月19日,南山区一位企业负责人晒出了来自南山政务短信平台的信息并感慨:“这就是深圳速度、深圳效率!”

不仅在广东经济第一强区南山,深圳各区都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集聚了全市约三分之一总部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的福田区,成立“总部企业复工复产服务组”,上门送服务;坪山区全力确保涉及城区运行、疫情防控、民生等企业生产活动,优先保障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等核心产业和相关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深入重点产业链企业现场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20日,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正式发布《通知》,要求落实疫情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措施。

根据区域疫情实际及发展态势,科学确定防控级别并及时动态调整,把更多防控权责下移给区和企业,政府做好服务、监督和配套保障工作,在郭万达看来,这种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措施,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管理精细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站在社会经济顺畅运行的高度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作通盘考虑,也体现了社会治理的体贴与温度。

深圳还千方百计在减轻企业负担上做减法:

深圳市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16条措施,通过减免、补贴、缓缴等各种方式为企业减负超600亿元。

“针对性强,精准施策,具有普惠性,易落地执行。” 深圳市委党校教授申勇接受采访时表示,16条措施对于保持经济活力、增强企业应对疫情的信心都有很好效果,体现了政府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实现战疫、发展双赢的决心。

在政策的有力指导下,深圳各种减免举措迭出、利好不断:

对租用市、区政府以及市属、区属国有企业持有物业的非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个体工商户,免除2个月租金;免除全市工商企业2月份当月缴交两部制电费中的基本电费;深圳社保通过“降费、延缴、补贴、返还”支持企业抗疫……

多重举措为企业做减法的背后,是政府的自我加压,在优化服务上不断做加法:

“落实各项惠企政策要精准有力,以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政策措施有机衔接、形成合力。”

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

市住建局出台“十五条措施”,加快推进建设工程项目科学有序复工。截至发稿,全市已有458个建设项目开工复工,占全市在建工程数量的20.1%,占全市627个重点项目数量的73%,占全市重点项目总投资额的81%。

各区结合辖区企业需求和难题,分类施策,纷纷推出“福企11条”“五个亿元计划”“盐田15条”“南山12条”等援企稳岗举措,为企业送上“及时雨”,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营商环境要持续优化,创新政务服务方式,用更贴心的服务保障增强企业预期和信心。”

企业有所呼,政府必有应。

为帮助复工企业科学战疫,有的区成立“疫情防控医学指导团队”派驻企业,把“复工功课”做足做实;有的通过运用“AI+大数据”,通过AI技术精准测算建模,为科学复工复产提供参考;有的区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点服务,对于一些科技企业派驻专人专班进行现场指导……

“生产一线也是战疫前线,要以最快的速度为企业争取复工时间。”

普康医疗器械公司复工后面临组装材料缺乏的困难。宝安区松岗街道办得知后主动介入,多渠道发布材料采购信息,推动辖区内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尽快复工,帮助企业稳定生产。

服务企业,企业至上。

“一企一策、特事特办”“保障靠前、服务靠前、工作靠前。”

精准施策、周到服务的系列“组合拳”,有力推动了复工复产的科学有序进行。

多个产业园区复工率不断上升,全市各区经济稳步复苏。

“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考验营商环境。”郭万达说,深圳的法治程度、信息公开透明度、政府效率、服务能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等等,近年来深圳持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的成效,在这次抗疫“实战考核”中得到了最好的检验。

 

危中寻机做“乘法”,创新突围深企探索“问题解决方案”

 

政府强,市场灵,社会活。

深圳是一座充满朝气、拼搏奋斗的城市,创新是这座“四力之城”的鲜明底色。

创新,不仅体现在政府统筹全局、谋划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市场化思维制定政策、坚持发展的城市治理逻辑,更体现在深圳企业强烈的市场意识和敢闯敢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

危难时刻,更显作为。

抓紧科研攻关、紧急调整生产线、改变经营策略、升级迭代产品、优化管理和营销模式……牢记社会责任,深圳企业危中寻机、危中生机,各显神通,各尽所能,积极适应市场新变化,满足消费新需求,缓解增长新压力。

科技企业是深圳的创新主体。目前,华为、中兴、微芯生物、光启等一批龙头企业均已有序复工,坚持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不误,在政府引导支持下,发挥科技创新“压舱石”的作用。

“光启技术位于深圳观澜的超材料智能工厂,自复工后一直处于满产状态。”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光启深圳银星基地扩产建设项目、深圳阿波罗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整体建设未受影响,预计如期完工。

“位于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工厂里,上岗的正式员工已超过90%,产能基本恢复了正常水平。”微芯生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优化管理、业务升级等方面主动谋划,适时调整生产经营计划,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事实上,深圳不少科技企业80%以上工作量都是在远程办公平台上完成。疫情影响下,数字化运营优势明显:最大程度降低损失,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市场上骤然激增的防疫科技及防疫物资需求,也成为不少深圳企业敏锐捕捉到的转型新方向、升级发力点。

“疫情过后,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将进一步提升,清洁、健康将成为未来电器行业研制、生产的重要参考指标。这既对企业产品技术研发提出更高要求,也启发着整个家电行业发现未来更大的可挖掘空间。”小家电龙头企业——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负责人蔡正富告诉记者,艾美特会对现有产品升级,推出新风系统产品,解决医院、办公楼、学校等公众场所不能开启中央空调时的新风输送问题。

华讯方舟在疫情发生后立即推出“人体热成像测温仪、人体热成像测温安检仪”等系列产品,目前应用于多个城市的交通场站;影儿集团则利用公司服装设计、生产优势,组织生产防护隔离服;比亚迪调配资源、调整生产线,着手防疫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紧急援产口罩和消毒液。

得益于政策支持,这样及时转产甚至转型的深圳企业还有很多。富士康、TCL华星、中集天达等深圳众多制造企业也纷纷加入到防疫物资的“跨界”生产中,支援防疫、化危为机。

还有一些企业通过线下到线上的经营模式转变,努力减少损失并获得更长远发展空间。

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发起的百家深圳零售企业调查显示,大多企业都表示会转变经营策略,其中76%的企业会加强线上业务和物流配送服务,44%的企业向以线上为主的平台转变,20%的企业将大力发展智慧门店或无人模式等等。

“对企业而言,从来都是危中有机、危机并存。”郭万达说,疫情催生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消费、新需求,企业能发现能抓住能应变就将机大于危。

“深圳企业具有引以为豪的一种独特基因。”申勇说,得益于深圳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创新氛围浓厚的鲜明特征,深圳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基因”“创新基因”,能在一次次的化危为机,把企业的竞争力锻造得更强大。深圳企业在疫情中的积极应变、创新突围,或许也将提供一种“问题解决方案”。

奋力夺取“双胜利”,誓将“两难”变“两全”。

特别之年,特别之为。

在这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中,深圳以先行示范的标准践行初心使命,奋力拼搏,奋笔作答,把答卷写在全市人民群众的心中!